這日,孫素曼一直到中午用了午膳後,才離開了謝府。
這些日子兮謹閒了下來,反倒更容易犯困了,這不用了午膳沒多久,兮謹就哈欠連天的。
“夫人,後廚的沈廚娘來了。”春杏過來稟報道。
“叫她進來吧!”兮謹抿了口茶,在榻上端坐了幾分。
沈廚娘戰戰兢兢地走了進來,一看到兮謹就磕了個頭:“夫人,請問您喊老奴有何吩咐?”
自家夫人是個心善仁慈的,素日裏從未苛責過下人,今日夫人突然傳召她,不知所為何事?
要知道,家主極看重夫人這一胎,已經好幾次派人來廚房吩咐要警醒一些,不論夫人何時要吃東西,都要立刻拿得出手。
這些日子,他們後廚也一直備着充分的食材,隨時準備給夫人做吃食。
“你莫要緊張。”兮謹笑着擡了擡手,示意一旁的春杏將一張菜單交給沈廚娘,“今兒個是家主生辰,我擬了張菜單,你等會兒記得按菜單來預備晚膳。”
沈廚娘接過菜單,鬆了一口氣,自信滿滿地道:“老奴明白了,老奴定不讓夫人失望。”
“甚好。”兮謹說着,又吩咐道,“你等會兒記得替我備好做長壽面的食材,我晚些時候要用。”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“老奴明白了。”沈廚娘領命退下。
兮謹便卸了釵環午歇去了,許是這些日子休息得好,吃得又多,兮謹的肚子大得特別快。
和當初懷安哥兒時不同,這孩子特別愛動。
尤其是到了夜裏,回回謝洛想同她親近幾分,孩子就在肚子裏踢個不停,鬧騰得謝洛也不好意思再做些什麼。
想來這孩子將來定會是個夜貓子。
兮謹心想,許是因為她這些日子白日裏休息得太多,所以孩子才會在夜裏鬧騰,是以兮謹打算今日只稍稍解解乏便起來。
“琉璃,我先小憩一會兒,半個時辰後你必得喊我起來。”
兮謹想着今日要給謝洛做一碗長壽面。
“是,奴婢在這守着您。”
兮謹這一覺睡得極為安穩,可是待她醒來時,天邊太陽都快落山了,夕陽的光芒已經落進了屋裏。
兮謹趕忙披衣起牀,看到屋裏一個丫鬟都沒有。
兮謹來到外間,正看到謝洛坐在書桌前,正認真地翻看着桌上的書。
聽到兮謹的腳步聲,謝洛擡眸,笑着看着她:“謹兒,你起來啦,怎麼不多睡一會兒?”
兮謹難為情地看向他:“再睡下去就成懶豬了,你怎麼也不讓琉璃喊我起來?”
“這有什麼關係,你是謝府的主母,想睡便睡,誰又能管你頭上去。”謝洛放下了手中的書,上前扶了兮謹坐下。
兮謹看着書桌上的書,疑惑地問:“你看這婦人生產的書做什麼?”
“隨意看看,萬一哪日有用呢!”謝洛心裏想的是,等謹兒生產的時候,他要陪在旁邊,若是懂些生產之道,到時候也能幫幫謹兒。
“今日夫君生辰,我給夫君準備了一份禮。”兮謹脣角微揚,從一旁的櫃子裏取出了一個精美的盒子,“打開來看看。”
“這是?”謝洛打開盒子,看到裏面放着一枚描金雕刻的桐煙徽墨,“謹兒,你從哪裏弄來的這墨?”
一兩黃金一兩墨,說的就是這桐煙徽墨,事實上,便是富貴如他,也很難弄到這樣一塊墨。
因為這墨不僅製作工序十分複雜,而且耗費時間頗長,一塊墨要花費近三年的時間。
“這是我特意向熙澤打聽的,他說讀書人沒人會不喜歡這徽墨。”
自從謝洛回京以來,慕熙澤就和自己的這個二姐夫走得很近,兩人在學問一道上很是有共同語言,所以兮謹才特意向他打聽了。
至於這墨,兮謹是託了稷兒,前些日子稷兒剛巧去了徽州,兮謹便託了他帶回了這一枚桐煙徽墨。
“謹兒,其實你不必這般費心。”謝洛嘴上說着不必,手卻一直愛不釋手地撫着那墨。
“夫君喜歡就好。”兮謹輕輕地替謝洛捏着肩,在他耳邊柔聲道,“離着晚膳還有會兒時間,我去給夫君做碗長壽面來。”
“不用了,莫要累着身子。”謝洛拉了兮謹。
“那可不行,說好每年生辰為你做碗面的。”兮謹廚藝不佳,也就這面食是專門為謝洛學過的,尚算色香味俱全。
“那行,我陪你一道去。”謝洛將兮謹送的徽墨珍重地收藏好,牽了她的手來到了後廚。
後廚的沈廚娘看到家主牽着夫人一道前來,立刻上前:“夫人,您要的東西老奴都備好了。”
“有勞了。”兮謹拿過沈廚娘遞上來的圍裙。
謝洛接過圍裙替兮謹繫上:“你們各自去忙吧,這裏不用你們。”
“是。”後廚的人立刻識趣地退了下去。
對於家主和夫人來後廚,他們早已都見怪不怪了,每個月總能看到家主和夫人在後廚有說有笑地生火做吃食。
“謹兒,老規矩,我來生火。”謝洛熟練地坐在竈洞前,拿出火摺子點燃了一把乾草。
兮謹掀開準備好的食材,沈廚娘是個心細的,面已經和好了,配菜也都洗淨切好,兮謹只需簡單操作一下就好了。
“都怪我今日起遲了,這般倒顯得有幾分糊弄你的意思了。”兮謹不好意思地道。
“怎麼會,謹兒有這心,我不知道多高興。”竈火映襯着謝洛俊朗好看的臉,兮謹心裏暖洋洋的。
“我總覺得我待你的好不及你的萬分之一。”
兮謹猶記得剛回京那年她過生辰,他特地去找了制煙火的作坊,學會了如何製作煙火。
她生辰那晚,他特意在城東河邊燃放了足足一個時辰的煙火,惹得京中百姓圍觀,讚歎不已。
謝洛寵妻的名聲也就此傳揚了出去。
那些原本想着將女兒送進謝府做妾的小門小戶們也就此歇了心思。
謝洛這般寵妻,自家女兒嫁進了謝府,又能得什麼好。
“謹兒,你為了我承受生育之苦,單是這一點,便值得我待你千好萬好都不為過。”



